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角声|中国教会亟需更新观念 从现实出发 注重培养下一代牧者和接棒人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1月01日 10:55 |
播放

笔者在与南方一位中青年牧者交流时问到他认为对于中国教会未来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三个话题是什么时,他首当其中列举的是“培养下一代牧者和接棒人”。

坦率而言,这让笔者有些吃惊。毕竟,之前很少在中国教会圈子里听到和交流过这个话题。但因为后面这位牧者对这个话题的郑重分享,让笔者感到讨论它的必要性,于是,就随后邀请了来自华南、华东和华北等不同地区的牧者——其中有60后、70后、80后、90后——就“中国教会如何培养下一代接棒人”的话题分享了他们不同角度的看见和思考,对笔者的启发很大。

专题阅读可按此

其中,一位70后牧者, 属于改革开放后第一批高校里面兴起的一位牧者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改革开放后,中国教会发展到今天大约有40年的时间了,那一代兴起服事的牧者们当时大约都是20多岁的样子,差不多40年过去了,他们也有60多岁左右了,中国教会又到了要再一次考虑新老交替与传承的时候了。”

他也坦言说,现实是其实还没有多少人开始考虑这样的事情。的确,当下教会里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许多牧者更加看重教会外在人数、堂会的增长、小组的牧养等等,反而忽视了教会传承的软实力——接棒人的培养。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去探寻的,与此同时,观念上的转变和切实的探索也是中国教会在可持续发展层面上迫在眉睫的需要。

在圣经中,许多的属灵伟人都在他们的时代透过祷告带出各样神迹来荣耀主的名,但最终他们都是需要传承:摩西传给约书亚、以利亚传给以利沙、耶稣也传给了11个门徒,建立了教会。

上帝在每一个世代都在寻找愿意起来接棒的人。他寻找接棒人的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1517年,马丁路德接起了那时代的棒子,透过宗教改革再次恢复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1730年美国道德最败坏的年代里,乔治·怀特菲尔德、约拿单· 爱德华滋和约翰卫斯理开启了以大型的布道会和奋兴为主的大苏醒运动; 1807年1月31日,25岁的马礼逊肩负使命,独自一人登上“雷米顿兹号”货船,从盖里港出发,前往中国。1853年的戴德生、1920年的王明道、宋尚节、倪柝声等都因着圣灵的感动,将生命奉献给中国。

从历史的角度看,在两千年的教会史上,无论是高山是低谷,是人们对教会非常失望的时候或是教会被拆毁的时候,圣灵却是一直与他的教会同在,圣灵在任何一个时代仍然有他的见证人。

教会在传承和接棒上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多位牧者对话后,笔者发现这个问题并非可以一蹴而就,也不是可以照本宣科的,它更多首先要从现实的情况出发,真实地看到老一代牧者和新一代牧者的现状,并且更多首先从理念的转变和更新开始,然后在实践层面去摸索和探索合宜的方式。

在本文中,笔者希望不妨从以下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看这个话题:
第一,教会老一代牧者的苦衷以及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第二,新一代牧者现实的需要与安抚;
第三,传承和接棒的意义及成败因素。


观念更新:一生事奉不等于全职到老 退而不休好上加好

有年长牧者到了该退下来的年龄和时机也不愿意退下来,一定会有他们特定的想法与苦衷,有牧者会以迦勒的名言“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为由,不愿从创会牧师或主任牧师的岗位退休。年长牧者恋牧职迟迟不退,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发现可能有几个主要的动机:第一,害怕失去会众的敬爱,第二,担忧接班人出问题,第三,不愿放低权力、担心退休后发生经济问题。

但牧者的想法仍需为教会长久的需要而转变,老牧者欲退却不能,并非是一件美事,每一个人总有一天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牧者也不例外。传福音是基督徒终生的使命,牧养教会的责任十分繁重,年纪老迈还要勉强担负牧会重任,不愿激流勇退,这并不是善待自己以及给信众做榜样的表现。教会的信众也不能以一句“传道是终生的呼召”,便一口咬定牧者必须要干到生命终了为止。

牧者的想法可以变得更加开阔:事奉不一定局限在是牧养教会本身,从牧职退下来后,老牧者依然可以做自由或半职传道人、在教会寻求新牧者的空窗期担任“代理牧者”、福音机构顾问或同工,或文字事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些工作压力都比全职牧会轻省,除了减压和多享受晚年生活之外,放手给年轻接班人机会,适时提醒、帮助并为神国培育精兵,其实是一件合上帝心意的事,也是美好的见证。

因此,一生事奉不等同全职到老,需要有退而不休的观念。与此同时,牧者需要鼓励教会传道同工有传承与接棒的想法,教会全职的服事和带领,需要有人来接替。


现实操作:新一代牧者经济的需要与成长的安抚

1990年代,做教会和现在做教会在经济的需要上完全不一样,那会儿真花不了多少钱。而如今,经济需要是很多牧者和牧者家人都面临的现实问题。一位华北的王牧师建议谈到此点,他特别看到很多年轻人不敢投入到事奉中很多是现实经济的考虑,这也是许多牧者都发现的现象。

如今教会在培养新一代接棒人的事情上,教会务必要为新一代的牧者做好经济预算,并且考量在不同时代、不同城市、不同处境下的牧者及家庭的真实需要。如此,才能够让接棒人或者全职传道人群体拥有一个基本体面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摆脱后顾之忧,专心事奉教会。

除了现实需要,还有牧者成长需要背后的支撑、关怀,以及前面牧者的辅导等。王牧师说到:“培养接棒人不应该像聘用一个雇工那么简单,而是教会牧者要付上代价,通过师徒的模式来做传承工作是更加长远稳固的。我的牧师花了5年的时间,在灵性上、生活上和事奉上关心和指教我的。”

耶稣和门徒之间的那种师徒模式对于新老交替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老一代才能够与新一代建立真正的关系与归属感,而这正是为了日后圣灵在新一代牧者事奉教会的过程中持续动善工的基础。倘若牧者没有时间的投入和陪伴,是很难产生这种亲密的关系。

同时教会牧者需要给新一代牧者试错的机会和合适的安抚,不能帮助他做所有的事情,以此来避免他犯错,只有在犯错的过程中,新一代牧者才会成长。


交接棒的意义和成败因素

——交接棒的意义在于完成大使命的传承

对于体育比赛中的接力赛而言,只有在你知道比赛规则的前提下,努力拼搏后,才有可能能赢得比赛。接力棒赛跑的规则与交接棒的意义:起初拿到棒子的人的初心,不仅仅是自己要跑完剩下的路程,更重要的是为了交棒出去给下一个人,因此拿到棒子的那一刻,就是为了要传承,在接棒的时候,就要预备好放掉,因为只有放得好,下一个人才能接得好。

今天的不少教会,不仅陷在人数增长的迷思中,更少了神国度的远见和胸怀。有些教会特别在意人数、堂数,以至于他们宁愿吹起一个教会堂数增长的泡沫,却不愿意鼓励有潜力的同工接受装备,成为一粒麦子委身在上帝给予的应许之地,这便导致后期,愿意起来抓住复兴教会,继续奔跑下一段路程的接棒人就越来越少。

——交棒的成败因素是什么?

交棒接棒的成败,不仅是交棒者、接棒人两方的问题而已,有时还需考虑其他的因素:

第一,是教会有适合做接棒的人却没有得到同工们的支持,可能会成为影响交接棒是否顺利的关键。当摩西交棒给约书亚的时候,迦勒也是有机会接棒的人,他的心态成为关键,但迦勒并没有表现出争竞和反对的行为,仍然全力以赴地配合,这是那一次交棒能成功的重要因素。犹大上吊自杀后,必须再补上一位使徒,那时有两个不相上下的人选——犹士都的约瑟和马提亚,结果马提亚被选上使徒行列,而约瑟的态度很顺服,使得补选的过程非常顺利。耶稣把棒子交给彼得,约翰与雅各和其他门徒都没有表现出负面的态度。因此,交接棒的过程,除了当事者很重要,身边同工的表态也很重要,会对交接带来关键的影响。

第二是会众,会众可能非常熟悉前一任领袖有深厚的感情。假如会众停留在依恋的情绪中并传出负面的言语,就会对交接后的新一代牧者造成困扰。 所以,会众怎么为前任牧者祷告,也应该一样为现任牧者祷告,会众的态度也会影响交接的过程。所以,棒子能交得好、接得好,不只是两个人的事,与其他人也有很大的关系。

——交棒者、接棒人 从磨合走向合一

一方面,交棒和接棒常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交棒的人必须体会自己和接棒的人是不一样的,老一代牧者在不一样当中学习尊重对方,而接棒的人则在差异中学习尊荣上一代,尊重和尊荣使两个时代的人产生合一的关系。往往交棒和接棒之所以会产生问题,常是交棒人觉得接棒人的想法做法和他差异太大,但是既然已经交棒,就应该让接棒的人放手去做,放手以后,不表示不再关心,而是要陪着跑一段,陪着跑的目的就是鼓励接棒者。

对于接棒人来说,若是你的想法和上一任不一样,也不要太快改变,先求稳,再求快,特别是处在一个很大的团队里。 大团队就好像一条大船,在转弯时就要慢慢转,需要更多的沟通,切勿突然向后转,否则会众就无法接受。 接棒的人还要把核心团队建立起来,不只是事工的连结,还要有心的连结,关系比事工还重要,要先看重关系多于事工。新牧者的权柄不是因为坐在那个位置上,假如没有上帝的同在和彼此的信任,接棒的新牧者是走不远的。

两个时代之间本来就不一样,如果要强求相同,就会出现断层,信仰核心价值是一样的,但是可能想法做法是不一样的。 两个时代的牧者还需要更多的倾听对方的声音。

另一方面,虽然接棒很重要,但有许多教会却往往在这样的事上遭遇惨痛教训,有的可能是原有牧者不愿意退休; 有的可能是原有牧者退休后,却因教会内的传统,或其他信徒的意见与作为,让有意接任的牧者望之却步。

然而有些教会,虽然顺利接棒,但接棒的却往往都是牧者自己的亲人或子女,在过程中若没有与会众有公开透明的沟通与对话,也就难免让人有把教会当成家族企业经营的想法和负面见证。因着各样教会不同的制度、文化,甚至是不同的信仰历程,不同的教会也就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也将经历不同寻找接班人的过程。从民主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只能尊重每个教会的选择。而接班的成效与结果,只能留给主最终的检验。

事实上,能让牧者去烦恼该选谁来接班,怎么接班的教会终究是幸运的。这些教会可能多半是城市里的教会,因为对于许多城市以外,特别是农村的教会牧者而言,已经不是如何接班,而是究竟能否有接班人的问题。因为农村地区大多数的年轻人外流务工,老龄化情况比城市更为严峻。

——培养与选择接棒人的一些建议

如果目前教会找不到潜在的接棒人,那么不妨从教会的每个部门设立副手开始。从牧师向下划分堂会、区会、小组三个不同结构,当中每个单位都设一名实习牧者、堂主与组长,经过一定时间的事奉操练后,让副手在教会事奉上爬升一个级别,日后可以有一个重点培养的基数和范围。老牧者要懂得授权与委任,才可超越自己的历程; 在督导别人时,也能接受督导,通过平时的敬拜、小组和门徒训练等层面,做到全面牧养。

教会选择接班人时,首先,牧者要与会众一起经过长期祷告,寻求主的心意和主的预备。不是等牧者要退休时才寻求上帝,而是把事工和生命传承当作一项持久的工作,包含在整个事工中,随时都留心这件事,持续向主求。其次,上帝也必在某处预备这个人,或在闹市或在深山。教会里一个同工他有愿做的心志、渴慕此项事工、有负担、使命感,就是潜在接棒人特征,牧者需要着力培养,而接棒人最重要的品质是谦卑靠主,并且作出积极的回应,肯竭力追求、为之舍己付出。圣工不是靠人自己能完成的,上帝也必以圣灵来浇灌他。最后,所选的接班人也要经过众多教会肢体的认同。

结语

一言以蔽之,“一次交付使徒的真道”的传承之约并没有断过。在以色列人当中也是如此,祭祀一代代传承从来没有断过,耶路撒冷被毁没有断过,被掳时没有断过,被掳归回之后,到圣殿被建立起来,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仍然没有断过。因上帝与人的同在,才能保守这道成肉身的信仰直到如今。因此,教会务必要重视接棒人传承的重要性。

虽然从现实的角度看,在教会培养与交接接棒人的事情上,依然存在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各种难题。但无论如何,牧者需要听到上帝的心声,抓住更大的异象,将这一代人留下的宝贵基础传给新一代,这样教会也会得到更新,这是牧者群体应当追求的目标。同时,无论是老一代还是新一代牧者,都应当相信上帝是不停止做工那一位,他总是愿意赐下充满的权能与智慧给那些顺从他旨意的仆人,直到他的再来。

 

 

参考资料
《建立充满活力的教会》河用祚/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
《教会生态学》林鸿信/校园书房出版社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